导航切换

《水泥窑变》中的情和爱

——赏析侯武鹏的文学作品集 苏盛柱

2019-11-22 17:21:12 作者: 来源: 冀东水泥铜川有限公司 点击数:

0

 

当我阅完这本30多万字的《水泥窑变》后,静下心来认真地思索着作品的思想内涵,从油墨的清香中,深深地体会到文章的情和爱。这种情和爱是真切的、发自内心的;这种情和爱是对故乡的眷恋、是对工友和同事的情缘、是对企业的关切。

 人们总是说,文学也叫人学。我认为,文学不仅是人学,更应是作者内心思想与感情的真实表达与抒发,是作者对人生与世界、对历史与社会的思考和探索,因此,日常一切具体的事物,往往会特别敏锐地引起作者的情感激发。一个作者的思考力愈强,他的情感愈崇高、优美、真实,于是文章的感召力就愈强烈。一个没有真情实感的人,即使文章如何美丽,也决难写出一篇动人的文章来。

《水泥窑变》大多数文章属于记叙散文。记叙散文又是以写人写事写自己为主。亲情和乡愁是人生最美的记忆,越是久远越是香醇,它是永恒的主题。从唐人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》到鲁迅的《故乡》,从朱自清的《背影》到朱德的《母亲的回忆》,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人的思念,讲述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故事,关注其精神世界。既是追忆故人,又是对历史的思考,对人间的事物、对人际百态的审视,从而去体味人间的真情,去思考人生的意义。

 侯武鹏的作品《八爷》,描写了在那个时代,“八爷被戴上了用纸成的高罐罐帽,帽上醒目地书写着'地主'字样,连续在各村子游行示众。”然而,“有一天,八爷听见了我在隔壁的说话声,就站在门口抬起右手轻轻向下扒了两下,神秘地说:“你来!”声音很小,我当时以为他需要我帮助,就进了他家的门,八爷拿出几个油糕硬要给我吃并且不允许我拿出门。”八爷的人生是悲惨的,被戴上地主的帽子,后来又与八婆双双饿死在茅舍里,连他们的儿女都与他划清界线。但他却有颗善良仁爱的心,给了我几个油糕特别嘱咐不要在外面吃,吃完再出去,再三叮咛不许给他们说。作者以身临其境之感,细腻的笔法,表达对八爷的深情与爱慕。

 《婆》是作者最长的一篇散文作品,以纯朴的语言倾述作者对婆的爱。作者对那种伟大的母爱,是从平朴的生活表现出来的,语言平实,没有任河华丽的修饰,“说心里话,像我婆这样的31岁守寡,没有改嫁独守了42年的裹足的小脚女人,靠着日夜纺线挣钱供养了一儿一女,在封建社会都是少有的。”婆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,都是平平常常的生活,却如此得动人,源于作者紧紧抓住细节讲述。婆的看家本领是纺线,人们可以听到纺车的声响,看到灯下前,把两只小脚踩在两个长木板上的动作;婆除了纺线还会做米醋,也是如此的娴熟;尤其作为没上过一天学的婆,会对子孙进行激励赏识教育,使他们一个个成才;不仅如此,她还把对子孙的爱提升到国家的情怀,“三年困难时期你爸饿昏把腿肿了我都没让他回来,和他一块分配到山西的咱村的虎娃就回来了。”作者对他生长的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,饱含着阳光和泥土的芳香。对于乡愁有着难以割舍的骨肉之情。只有爱得深沉、越纯粹,行文才会越真实,才会让人感动留下泪水。西方有位作家说过:“没有水泥,就没有现代文明。”我应该再加上一句话,“没有水泥,就没有高速发展的人类社会。”侯武鹏的《水泥窑变》传达了对水泥人精神血脉传承的愿望,对水泥行业、对水泥人饱含着深厚的感激,抒写水泥人的精神世界。他出生于陕西省蓝田县白鹿原,长大后进了水泥厂。这是个现代化的大型水泥企业,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。这对作者的成长有着强大的助推力,给予他很大的熏陶和教侮,每前进一步都忘不掉培养他、帮助他的师傅和同事、好友。这些人和事又必然成为他创作的素材,丰富的鲜活的素材。同时,作者从白鹿原来到工厂,这对他思维会得到巨大的撞击,毕竟农村与城市、农民与工人有着很大的差异,这本身就会产生作者创作的激情。

 侯武鹏的作品题材广泛,对乡情有着深切的记忆,是永远抹不去的。而且他更关注是工厂、工友和同事,他们之间的情缘,又是割舍不去的。《处女作》中的苏部长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之路;《技工专家》的成功经验就是“五多”,是他的宝贵财富;《耀县水泥厂的一些秘密》中机电分厂厂长谭文旗抓住契机,组织员工申报技师证,都写得自然亲切,让人感到同事、工友间情的真挚热烈。

 在《永远飞翔的大鹏鸟》中,作者含着热泪,以诗化的语言来纪念已逝去的崔鹏同志。当人们还在睡梦中,他已经开着清扫车,在“我从山中来,带着兰花草”的旋律中,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人,有一次工厂的电缆沟着火,是崔鹏提起灭火器,不顾阻拦和高压的危险奔向火点。“你说你是军人,军人天生就得豪爽。”这时作者才明白,崔鹏十多年前是武警战士,退役后分到水泥厂的。可是他走得是那样急促,没有向老母亲告个别,没有同妻儿说再见。“你是一只大鹏鸟,永远在飞翔。”

 作者在《湿漉漉的落叶》一文,同样写好友的离去却采取另一种写法,平实的叙述手法,没有抒发心中的悲痛,没有大块文字的描写,而是将悲痛深深地埋在心里。作者从听到同事丁卫国离去的噩耗的那一刻,便开始为死者认真有序地筹办丧事、直到入土为安的全过程,从而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意。“这轰鸣声,划破八月早晨的天空,也打湿了我的脚下那一堆湿漉漉的落叶。”如此的结尾,意味深长,让人回味。

 一个有责任感、敢于担当的人,关注着企业的兴衰。作者谈古论今,从“三国”中的战略思想和具体战例,敢于站出来严肃抨击企业的弊病和致命伤。他不掩饰、不回避。实际上,这种恨是恨铁不成钢,恨得深才会爱得深,正是作者对企业的爱,才会如此直率地将情绪表达出来。这是作者对企业的关注,对文化思考具体来说是企业文化的思考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鲜明的切合实际的企业文化,是不可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得到永久的持续发展。

 在伟大变革的时代,新的与旧的、进步的与落后的、现代的与传统的观念思维模式,在进行着猛烈的冲击,产生多彩的火花,当然会使作者产生更多的思考,阐明作者鲜明立场,发表作者对人生的思考、对文学的思考、对文化的思考。侯武鹏这个人我是很熟悉的,可以说我是看着他成长起来的。他直言快嘴,敢说敢干,敢于担当,做人处事从不掖着藏着。人常说,观其文见其人,文风即人风。他的文风如他的性格一样,直来直去,大胆豁亮,恨什么爱什么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
《改稿》批判当今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。《企业“隆中对”》通过诸葛亮的“隆中对”来揭示企业决策层的短见,缺乏企业的战略定位、缺乏其全局性和长远性,这都是企业长远发展的致命伤。《“师勖之死”的启示》中师勖只因敢于谏言,说了心里的实话,却被曹操挥槊刺死,针砭时弊,点出现实的软肋。当今社会多少身居高位的人就爱听恭维话,就认溜拍马的政客,正是这些人误国误民误企,奉劝当权者心明眼亮。文章虽短,可谓佳文。当然还有很多,我不一一例举,从中我们可以看出,作者对企业兴衰的关注,对企业文化的思考,正是对企业爱得深沉,更显作者的赤胆忠心。

 当然,作者的文章并不是十全十美的,有些文章选材典型性不突出,过于繁冗,尤其是采取新闻集纳式写法的那些文章。其次,语言文字还应推敲。但总体来说,我是很欣赏作者炽烈的写作激情,深刻的思考和大胆不拘一格的写作手法。

(苏盛柱,作家,耀县水泥厂宣传部部长。出版有散文集《母亲河》、纪实文学集《世纪笔录》、长篇小说《大漠长烟》等七部作品集)

   

    编辑:张家赫